上口镇张家屯村张寿山:倾情民间工艺 悠然度晚年

在上口镇张家屯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一张不大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木工用具,一位白发老人戴着老花镜,时而用凿子凿孔,时而用刨子推木板,时而用砂纸打磨木条,忙得不亦乐乎。他叫张寿山,是寿光市曲艺家协会会员,77岁的他正在自制古筝。

爱好广泛

手工制作古筝

张寿山自幼热爱文艺,曾是寿光县曲艺队队员,年轻时和同事一起走街串巷下乡演出。如今,虽已步入古稀之年,但他兴趣不减,经常跟文艺爱好者们切磋交流。2021年春天,他结识了一位古筝爱好者,古筝的制作方法、弹奏技巧等让他很感兴趣,于是,他决定,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动手制作一把古筝。

“看着容易做起来难,每一个部件都要做到精益求精,一处有误,就会影响整个古筝的质量。”张寿山介绍,古筝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音质好坏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在选材上也有严格的要求。为此,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就地取材,选用了在弥河附近沙土地里生长的北方小叶梧桐木做面板和底板,因为这种梧桐的木质疏松,利于音质的提高,而边板、底座用硬木制成。选好主体后,他又到店里选购了琴弦、弦钉、筝码、调弦手柄等部件和制作工具,开始着手制作。

张寿山表示,做出一把古筝需要经历选材、磨面板、抛光、装梁、涂漆、雕花、上弦等十多道工序,而自己初次制作,不熟悉工艺,进度很慢,特别是在面板制作时需要两侧弧度一致,厚薄要均匀,因为没有专业的工具,全凭手感去确定。类似困难,不止一处,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张寿山就查资料,一遍遍摸索、试验,最终,经过半年的辛勤劳动,一把古筝制作完成。

“虽没有买的精致,音质也不如专业的古筝纯正,但看着古筝在自己的努力下一点点完成,很有成就感。”张寿山表示,因没有专业的制作工具,自己年龄也大了,眼花手慢,影响了制作进度,但他累并快乐着。双手抚摸着崭新的古筝,张寿山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乐享晚年生活

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

张寿山爱好文艺表演,退休后他兴趣不减,不时跟老伙计们凑一起吹拉弹唱,晚年生活充实快乐。

前些年,他重拾年轻时的爱好,制作了各式各样的木偶、舞台等,并走访了外地多位名家,在原有表演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加工、提升,逐渐形成了一套更加完整的表演艺术,再配上适当的台词、演唱和音乐,木偶表演取得了更全面、更到位的观演效果。他还进一步挖掘木偶戏的文化底蕴和内在品质,成功申报了寿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展览、展演等方式,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了木偶戏。

“如果碌碌无为地混日子,生命便会十分枯燥;如果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永不停息的进取之心,便能让生命之树常青,让人生处处充满精彩。”这是张寿山对人生的感悟,为此他不断努力,从木偶戏到古筝制作,从表演到传承,他尽展个人艺术特长,脚踏实地为传承非遗文化默默奉献。

“一个人的年龄可以老,但心态不能老。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如今,爱好广泛、性格随和的张寿山每天忙忙碌碌,晚年生活丰富多彩。他表示,下一步,他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特别是利用好自己刚制作的这把古筝,带动更多文艺爱好者加入其中,进一步丰富乡邻们的文化生活,为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尽一份力。(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袁萍 通讯员 李钦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