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的致富密码

截图20211026080440.png

10月19日,营里镇北单村村民宋美华一早赶往东营市订购脱粒机。随后,又马不停蹄回到她的玉米基地查看玉米收获情况。由于天气原因,今年的玉米收获比往年晚了一些,趁着天气晴好,宋美华抓紧联系玉米联合收割机抢收玉米。在割刀的哗哗声中,一粒粒玉米颗粒归仓。

宋美华凭着多年在土地上的坚持与探索,将闲散土地“化零为整”,先后流转了3000亩土地集中生产经营,成为了周边地区有名的种粮大户。目前,宋美华的3000亩玉米地已经全部完成抢收。虽然今年的玉米因为天气原因增加了收获难度和成本,但是产量并未受太大影响,按照目前1.2元左右的价格,宋美华的收入和往年相差不多。从最初流转土地1000亩,到现在流转土地3000亩,在寿光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宋美华闯出了一条靠种粮发家致富的新路子。

2014年前,宋美华一家一直从事建筑工程行业。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实施了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享受发展红利,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政策资金支持。宋美华和家人敏锐嗅觉到了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普通种粮效益一般,但有了规模,收入自然就上去了。”当时,很多人不看好种粮致富,但宋美华却有自己的认识:“规模化种粮一定能闯出一条致富路。”

过去,村里不少人到外村流转土地,转行做农业。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年轻劳动力流失严重,农业劳动力呈现结构性紧缺,农业用工成本大幅度攀升,土地呈现出大规模流转的趋势。2014年,宋美华和家人一起回到北单村,首先流转土地1000亩,做起了种粮户。

北单村位于营里镇的最北端,土壤盐碱性。第一年种植粮食作物时,由于生产条件受限,第一季的产量一亩地不足500斤。“产量太低了,不好的地块亩产300来斤,这样下去别说赚钱,生产成本都收不回来。”宋美华表示,为了提高产量,她和家人吃住在基地。农场没有电,宋美华找到供电部门,架上电线通上电;地里没有水,自己出钱打上水井;土壤盐碱性大,宋美华外出学习,降低土壤碱性,提升土壤肥力……“种粮是个细致活,只要把田间管理做好,粮食丰收不成问题。”宋美华始终坚信,只要管理得当,盐碱地里照样能“生金”。

在宋美华的精细化管理下,粮食亩产逐步突破1000斤,种粮也逐渐有了收益。2019年,中央明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安全战略,一系列的农业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起了农民特别是农业大户种粮的积极性。宋美华再次瞅准了农业发展的大好形势,积极用活各级好政策,粮食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当前农民种粮赶上了好时代,因为种粮政策越来越好。”作为种粮大户,宋美华对国家的惠农政策深有体会:农民种地,国家给粮食补贴;买大型农机具,国家还有补贴;寿光市、镇不定期开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安排技术员到田间地头指导种植……宋美华一一给记者数算着,这些助农项目为种粮户减少了成本,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寿光市粮田面积128.28万亩,近年推广规模化经营以来,种植大户逐年增加,目前种粮大户达到2000多家。如何让农业生产经营更有效益,让农民成为一项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寿光市委、市政府一直倾注“三农”发展。“现在种粮食越来越有底气了。”宋美华介绍,寿光市对种粮大户积极扶持,近几年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粮食价格也不错,种粮收入比较可观。不久前她还参加了寿光市高素质女农民培训班,5天的学习,让她收获满满。“惠农政策越来越好,作为农民,更应该种好地、多打粮食,把幸福日子过好。”看着一片片正在深耕的土地,宋美华脸上溢出喜悦的笑容,期待着明年的收获。(寿光日报记者 桑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