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肚大小的果核上,刀尖来回跳动着。随着果核上逐渐呈现出眉眼胡须、面部神韵,人物真实感扑面而来,这就是寿光市核雕艺人范世杰的日常。“核雕,是历史悠久的微雕艺术,方寸之间,包含了各种传统文化,如历史人物、神话故事,把这些刻于小小的果核之上,能将文化艺术展现并流传。”这就是范世杰心中核雕的魅力所在。
方寸之间起舞一颗匠心“守”艺
表情各异的罗汉、慈眉善目的观音、冷酷霸气的孙悟空……走进范世杰的工作室,大大小小的核雕作品有序陈列着。
“想要掌握核雕技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接触核雕已有4年多的范世杰说,他的父亲喜爱收藏核雕作品,每当父亲购回新的核雕作品,范世杰都会拿来欣赏一番。看着一个个果核在手艺人的雕琢下,成为一件件极具欣赏价值的艺术品,这让范世杰对核雕这门手艺充满了好奇。2017年,范世杰第一次拿起刻刀,尝试着自学核雕技艺。
核雕需要手艺人有特别的眼力、特有的指功和独特的构思,浮雕、圆雕、镂空雕及线刻……方寸之上,运刀如飞,正如《诗经》咏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没有名师指导的情况下,要创作出好作品何其艰难。但范世杰没有退缩,他相信,只要沉下心来,一点点学习、摸索,终有一日,他也能雕刻出拥有个人特色的核雕艺术品。
工作之余,范世杰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核雕上,没有老师,就上网找视频,去书中找作品,一刀一刀地研习,一点一点地改进。有时案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手疼得吃饭连筷子都拿不稳;学习的过程中,范世杰也没有忘记思考,一旦有了思路,就立刻放下其他,全身心投入到刀尖游走中。初期,范世杰对手法不熟,刻刀又锋利,雕刻时经常受伤,手指头、掌心大小不一的疤痕,就是他核雕技艺成长的见证。
思考之深,落手无悔。对线条粗浅的差异、轮廓的端正与否、形神韵味的呈现程度,范世杰都要反复打磨,乐此不疲。随着日复一日的雕琢,范世杰的雕工日益精进。
随着不断学习与沉淀,范世杰对核雕有了新的认识:虽然传统作品都很精彩,但传统题材的核雕作品趋于老化,满足不了现在年轻人的个性需求,只有把现代理念和传统工艺结合,核雕才有新的传承和出路。在技艺摸索过程中,范世杰慢慢地有了自己的雕刻方向:精研神话人物雕刻。
将技艺做到极致让非遗焕发新生
人物是雕刻中最难的,特别是开脸、开眼,人物的神韵体现核雕人的雕刻功底。范世杰的核雕作品秉承了民间传统文化的风格特征,线条流畅,颇具灵气,其独特的审美能力和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无不在他的核雕作品上展现,可谓独具匠心。
“人物雕刻也是一种写实雕刻,和普通雕刻相比,它更注重‘原版复刻’,对细节把握程度极高。这既讲究悟性,又看重匠人的心性和定力。果核个头狭小,雕刻起来难度极高。想要把人物雕刻得栩栩如生,就要注意雕刻人物形象的细节,如颧骨高低、眼眶深浅等,有时失之毫厘,便会差之千里。”范世杰说,为了达到雕刻效果,雕刻过程中,必须屏住呼吸,一个刀锋接一个刀锋耐心、谨慎地微微刻画,遇到难题时就停下刀思索,改进工具和思路。
在范世杰的工作室内,记者看见书桌上放着很多关于罗汉、西游记的连环画,墙上也挂着十八罗汉的画卷。范世杰告诉记者,原创的东西最具生命力。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是他研究文学作品,又形成自己的理解后,经过反复推敲才最终成形。桌上特制的20多把不同型号的刀具,都是范世杰买来钢条,自己磨制而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适配的刀具才能雕刻出完美的作品。”范世杰说。
核雕精巧雅致、微中见宏、方寸之间展示大千世界及人生百态,这让范世杰深深着迷,有时拿起刻刀,常常雕刻到深夜。在4年多的时间里,范世杰的作品不仅有量的积累,更有质的飞越,人物表情从最初的僵硬、刻板到现在的传神、豪迈,展现了他对艺术的不断追求。
范世杰雕刻的题材中,十八罗汉及西游记人物最为人称道,形态各异,活灵活现,深受玩核人喜爱,甚至成为不少高端玩家的私人定制。
“这世上没有差的原料,只有不用心的匠人。我们追求的工匠精神,其实就是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另一种极致。”范世杰说,传统核雕工艺需要弘扬、保护和传承,需要更多的人继承、学习和发展,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深入了解核雕作品,感受非遗魅力,并继续传承下去。(寿光日报记者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