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改善人居环境

寿光日报全媒体讯(记者 付惠敏)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为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日前,我市下发《寿光市2020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方案指出,要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2020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总治理率需达到50%以上。

本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范围覆盖市域内的村庄,包括新型农村社区、涉农街道下属村庄(不包括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城中村)。到2020年底,全市完成治理村庄数496个,受益人口46.3万人,处理量达到1.7万吨/天。

方案提出了促进生活用水循环利用、灵活选择治理方式、健全建设和运行维护体系、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监管等四项重点治理任务,其中首要任务是促进生活用水循环利用。方案指出,对人口较少、不能产生污水径流的村庄,要鼓励将农户厨房、洗浴产生的生活废水,利用房前屋后小菜地、小花园、绿化带等实现就地循环利用;改厕加旱厕防渗必须完成80%以上,厕所粪污及时抽走无害化处理或综合利用;生活废水不能就地利用或外排时存在环境风险的,需在排污管沟末端建设防渗收集池(坑)加盖板,及时清运。对人口较为集中,能够产生污水径流的单村或联村,农村生活污水经人工湿地、氧化塘或小型一体化处理设备处理达标后,可通过农田林草灌溉、景观补水等方式就近回用。

治理模式及工艺的选择,方案也做了明确规定。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的选取要充分考虑行政村周边自然条件、农村住户聚集程度、生活污水产生量等因素,采用集中治理、分散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本地环境消纳能力。根据实际条件,我市生活污水治理采取的治理模式主要有四种:分散处理就地利用模式、村级生态处理模式、市政纳管处理模式、村级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模式。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要综合考虑区域内村庄生活污水产生情况、自然地理条件、尾水排放去向和要求等,合理选择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能达标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其中优先选择氮磷资源化与尾水利用的技术手段或途径,通过生态旱厕、化粪池、沼气池等,对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厕所粪污须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方可进行利用,禁止直排。通过农田沟渠、塘堰等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栽植水生植物,建设植物隔离带、生态湿地等,对尾水进一步净化和利用。